English

菲亚特的全球化战略

1998-06-1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杨志清 我有话说

应菲亚特公司的邀请,记者最近专程前往意大利采访,先后参观了两家总装厂、一条发动机生产线和一个研究开发中心,并同该公司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交谈。

1899年在都灵诞生的菲亚特公司,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现在已发展成为一家立足意大利,遍布全世界的著名跨国公司,业务范围包括航空、铁路运输、化纤和生物工程、土建、出版和通讯、保险等领域,但核心业务始终是汽车工业。目前,菲亚特是仅次于通用、福特/马自达、大众、丰田的世界第5大汽车制造公司。

1997年,菲亚特的营业额达到528.77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5%,税后利润20.56亿美元,股票牛气冲天,一年内翻了一番,来机场迎接记者的公司一位退休职员说,他去年买了一千股,现在还无意抛出去。

菲亚特能有如此成绩,主要原因是1990—1997年实施的全球战略获得了成功。公司发表的报告表明,1997年菲亚特生产轿车274万辆,其中在意大利之外的其他欧洲地区销售占23%,在欧洲外的销售占36%。在意大利本土的营业收入从1990年的56%下降到目前的38%,而在其他欧洲地区则上升到35%,在欧洲地区之外营业份额更是从过去的9%增长到了27%。这就是说,菲亚特现在62%的营业收入来自意大利之外,今年初第76届布鲁塞尔国际汽车展发表的报告认为,菲亚特是汽车工业国际化的先锋。

作为菲亚特国际战略的策划人,希里塞里副总裁向记者分析了世界汽车工业的形势。他说,目前全世界汽车生产能力每年6800万辆,但1996年总销售量才3510万辆,预计到2005年也只能达到4060万辆。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美欧日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已经饱和,没有多少发展空间。市场调查表明,从现在起到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的75%将在这三个地区之外实现,主要是阿根廷、波兰、俄罗斯、土耳其、中国和印度7个国家。所以,发展汽车工业必须面向这些具有发展空间、经济增长又快的国家。菲亚特的全球战略正是出于对这一形势的基本分析。

当然,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也都看清了这一点,并纷纷制订了各自的全球战略。与众不同的是菲亚特的全球化目光早就盯住了这些发展中国家,并以建立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和授予许可证等多种形式已经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扎根。迄今,菲亚特已在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摩洛哥、波兰等国建立了生产企业,年产65万辆家用轿车;在俄罗斯的工厂已经开工,明年可以投产;在印度、南非、土耳其建厂已在规划之中。

希里塞里先生说,作为菲亚特汽车国际化的178项目,第一辆汽车是1996年由设在巴西的工厂生产的,仅一年多时间就在南美和波兰销售出60万辆。这表明了178项目的成功。副总裁自豪地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汽车厂近年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

公司信息交际处负责人拉尼耶里认为,菲亚特全球化战略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做法:

一、178项目是一个系列车型,包括两厢帕力奥轿车、二厢西耶那轿车、帕力奥周末款旅行车、轻型客货两用车和皮卡带斗小货车等1.0到1.6升家庭用轿车。其特点是通过一条生产线就能生产这些不同型号的汽车,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这样既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又能控制生产成本。生产家庭轿车是菲亚特的长项,作为典型家庭轿车的鹏托牌小轿车一直是全世界销量最大的汽车。

二、菲亚特的传统是,在进入某一国家的同时带进一大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因为,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只有零部件工业发展了,才有可能积累资金投入汽车的研究和开发。比如,1996年菲亚特在巴西建了一个年产40万辆轿车的工厂,集团所属的玛涅利·玛瑞利零部件公司就在那里建了4家合作企业、一家合资公司。

三、积极转让技术。菲亚特在国外所设的工厂除规模外同在意大利本土的工厂没有技术上的差别。菲亚特坚持不卖二手设备,不在国外生产被淘汰的车型。相反,有些车型只在国外生产,并投放到欧洲市场。

采访过程中,希里塞里先生反复表示了菲亚特对进入中国市场的兴趣。他认为,汽车进入中国家庭只是时间问题。目前中国生产的汽车多数还不是真正的家庭轿车,在这一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菲亚特公司,决心同中国一家有实力的汽车厂合作,先年产10万辆家庭轿车,长远目标是把中国和印度作为其在亚洲的生产基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